作者 | hannah
證監會主席劉士余:春天已經不遠了。
股民:打死也不信
政府:四個2!
股民:春天真的來了嗎?
政府:王炸!
股民:春天來了!
這周五一是王炸的影響,二是特朗普的twitter,上午開盤股市的春天氣息就分外濃烈,然后午間bloomberg扔出一篇文章,下午開盤恒指直線上突,收盤漲4.21%,是近7年來最大單日漲幅,A股創業板和中小板都漲近5個百分點。
昨天盤面觀察,收盤時無論港股還是A股,都在繼續走強,很顯然,資金在押注周末的政策利好。
昨晚美股在蘋果的拖累下下跌,加上晚上Reuters跟bloomberg唱反調,晚上還在跑的A50期貨跌1.5%,恒指期貨跌2.36%,賭政策的韭菜們又要瑟瑟發抖了。
聯系上波的個稅,以及王炸的用詞,市場普遍期待的周末政策利好是降企業層面的稅。
1
稅,是今年最熱的財經話題之一
2018年很快過去了,回頭來看,毫無疑問,稅是年度最熱的話題之一。
之所以這么熱,內外兩方面的因素。
外部看,美國的減稅政策見成效,美國GDP增速創多年新高,這也是特朗普相當得瑟的一個重大因素。
內部看,政府這些年都在講降稅,但政府稅收的增速讓人目瞪口呆。2018年1-9月我國累計稅收達到12.75萬億,同比增長12.72%,相比之下,2018年前三季度名義GDP增長也只有9.85%。
個稅收入更令人乍舌。2018年1-9月個稅達到1.13萬億,同比增長21.09%,個稅規模超過2016年全年的1.01萬億,接近2017年的1.2萬億元。
政府的這種收入增速又與經濟的表現格格不入。10月31日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承認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加大。如果講個更驚悚的故事,廣東9月份用電量下滑了4.29%,這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差表現。
當政府都承認下行壓力有所加大時,你就應該知道問題的嚴重性了。二級市場的投資者應該是最有感受的,三季度財報的天雷滾滾,茅臺平安概莫能外。
過去每當經濟走到十字路口,我們的政策都選擇了容易走的路:投資,尤其是房地產+基建,再讓國外消化產能。但是,容易走的路,走著走著就沒有路了。
房地產上,企業杠桿,居民杠桿壓在那里,再上是把國內大好的資源全部投在了負債端,更提前地摸到一個國家發展的天花板。
(這里區分資產和負債的,是用未來的現金流出和流入來劃分,房地產并不帶來生產效率的提高,所以從整個社會看,它只有現金流出,因為未來維護需要資源的投入)
出口上,中國的經濟體量已經是全球第二,各國邊界線放開,產能基本可以把歐美日國家摁在地上摩擦再摩擦。這種背景下,今年美國揮下貿易大棒,就是必然的。
所以,在這個十字路口上,只有一條路可以走了,消費。
這些因素都倒逼政府減稅,誠意滿滿的減稅。
2
只減個稅是不夠的
四個2那波,經濟層面的實質利好是個稅抵扣。經過計算,今年的稅率調整以及附加抵扣,相當一部人的個稅門檻實際上到了1萬元,力度超預期。
11月1號民營企業講座上的講話中提到了許多政策上的簡單粗放,結果政策就落實不到位,政策的誠意性就沒了。這次個稅抵扣上,政府不少細節上的考慮,誠意滿滿,難得一見。
但是,它對經濟的刺激效應并不會高。
我國個稅納稅人,原來約1.87億人左右,這輪稅改后,降至6400萬人,如果考慮個稅抵扣,實際納個稅的人比6400萬還少,可以說,下降的幅度并不低。
但是,我國勞動人口(15-59歲)有9.16億,也就是原本納個稅的人口就大概20%左右,納稅人數量進一步下降的邊際效應就不明顯了。
另外,從總量上看,我國居民稅負并不算重,個人所得稅占GDP只有1.4%,遠低于發達國家,比拉美國家還人低。
在政府的總稅收中,個稅占比也非常低,只有7.7%,不到美國的五分之一,也沒有拉美新興國家的高。
資料來源:OECD,WIND,海通證券研究所
所以,個稅改革對整體經濟改善的邊際效應并不會明顯。
表面上看個稅占GDP這么低,好像政府把大量的利讓給了居民,實際上政府只是通過間接稅剪了一輪更大的羊毛。在政府的稅收體系中,增值稅占比31.23%,這是由企業交,但最終轉嫁給了末端的消費者,提高了消費者的購買成本,降低了購買力。
而如果銷售不順暢的時候,增值稅就無法轉嫁出去,另外,企業購買原材料時向上家付了全額稅款,如果存在損耗,這部分也只能企業擔。所以,增值稅的存在加大了企業的負擔。
加在企業身上的負擔,最終都會轉嫁到所有消費者身上。這點很容易理解,稅是整個社會的運行成本,這一成本最終由末端的消費者承擔。
所以,整個經濟的宏觀稅負不降下來,企業的生產積極性會下降,居民的消費很難刺激起來。
王炸已出,降稅基本上是必然的,那到底明天會不會降呢?
3
春天的節奏
現在這個時間點上降稅,賦予的不僅僅是刺激經濟的使命,還有托市化解危機的使命。
10月份以來的下跌,呈現出一種快速恐慌的模式,連續跌停和千股跌停重現江湖。這時,下跌本身已經是進一步下跌的原因,恐懼會把更多的質押盤和融資盤拖入無底的深淵,銀行和券商的資產負債表會惡化,危機的魅影已經在閃現。
監管層當然也看到了這場潛在的危機,因此也著手拆雷。要拆雷,A股必須要有波反彈,而反彈的空間和時間,必須要讓質押盤這顆"雷"處于安全的位置。
所以,國家級別的大型公關出現,必須要帶出一波春天的節奏。
回想上波公關,先是一波談話,然后周末政策轟炸,終于暫時阻斷下跌。
但兩根陽線后,三季度財報天雷滾滾,在白馬墮落的帶領下,加上美股的不穩,股市再度有掉頭趨勢。
按照上波節奏,周末出臺降企業層面的稅好像是順其自然的。
不過,周五一個大漲,上證指數離前期的低點2449算是有波距離了,這不同于第一波公關,那個時候是在懸崖峭壁邊緣。
彼時股民不相信嘴炮,只相信陽線,沒有陽線就沒有信仰,沒有信仰,就會無序的拋售,從而把更多的質押盤和融資盤拖下水。
所以那波里面,如果只有公關,后面沒有配套一點的實質行動,股民第二天就會反水,公關就會失敗,股市重新螺旋下滑。
現在這個點位上,沒有上波緊迫,因而這周末不出臺也是極可能的,即使周一可能又殺一殺。
降稅政策一定會出,但一定要出在最能完成托市化解危機的點上。如果我們往前瞻一點,這個月底就是阿根廷G20會議,這個會議唯一重要的是中美首腦的會面,能不能達成貿易協定。
如果最終無法達成,那意味著2019年1月2000億美元的中國出口商品關稅稅率自動升為25%,并且可能還有其他的關稅。這個無論是基本面的殺傷力,還是情緒面的殺傷力,是非常的大。
如果這種情況出現了,那政府除了公關,實質的托市政策還會有什么牌?
所以,不排除企業層面的降稅政策要到G20會議結束前后出現,視中美貿易談判達成的概率而定。
4
結語
市場投資者很容易悲觀,因為這個市場里幾乎沒有人不會預測。但當他們沿著這條線一直走的時候,他們會加進變量:已露惡化端倪的經濟、加到極致的杠桿、岌岌可危的質押盤、房價吞噬的消費力、P2P爆雷消滅掉的財富和融資渠道,等等。于是他會預見到未來經濟將進一步惡化,企業將會裁人,失業潮來臨,個人和企業的資產端惡化,于是螺旋循環下去。
但是這類預測忽視了一樣東西,人的能動性。
預測有兩種:一種預測并不會影響該進程的演化。比如行星位置的預測,人類的預測并不會影響它出現的位置和時間,有客觀的科學主宰著這一切。
另一種預測則會影響進程本身的演化。比如美聯儲制造的加息預期有時候比加息本身更有威力,因為預期本身就會改變人們的行為。
很明顯,市場投資者對經濟的預測屬于第二種,當市場投資者所預測的結果出現的概率越來越大時,干擾預測的進程行動就有強烈出場的欲望。
另一方面,隨著投資者預測的結果出現的概率越來越大時,市場給的折價就越來越高。
那么,這個時候,你會怎么下注呢?
作家專欄
描述:格隆匯旗下公眾號。分享和探討港股、美國中概股以及少量估值確有吸引力之A股的投資線索、投資機會與投資心得.